老人價值之思(上)

2009041015:48

『人老了一定要這樣嗎?』,這是一位朋友引述他母親所說出的一句話,可想而知會說出這樣的話,一定在身體上或者心理上有許多的罣礙與無奈,這些罣礙與無奈,有可能是身體的病痛,也有可能是兒女各自獨立,所以形成年老的孤獨,當然有許多人,甚至於懸壺的醫生也會如此回答:『人老了,當然都會有老人病』,而大部份的人也會這樣說:『年輕人都不喜歡與老人在一起了』,但是若有人說:『我老了,才不會如此老番顛』,一定又有一種聲音:『我看你是時候還未到才如此說』

由此可見,我們會怕老,已經形成一種普遍的思維,耽心我們一旦上了年紀,所帶來的是遠離人群的孤獨,耽心人一老身體功能衰竭了,自己沒有經濟能力去支付醫療費用,不然就是處處都需要依賴人的照顧,但是想一想年輕的一代,正處於繁華世界,有著許多想要完成的事,也嚮往著許多理想與抱負,而照顧老人,則必需面對的是他們所經歷的環境,這和時下年輕的一代心中的觀念、想法、言語、肢體等等,都是有差異性的,因此才會有代溝、孤僻、久病不孝子等的言詞產生

所以談到反哺之恩的孝道,若不是心性中修持的對待,或是本身即已是職場上的工作,若說要長時間照顧上了年紀的長者,我想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環境中,是很難跳脫出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的試鍊。這種情形在當下的環境是很普遍的,我們無法說出是誰對或是誰錯,因為從價值觀念的角度,是無法去評斷誰對與誰錯,但卻可以從人一生抉擇自己想要走的路中,得到一種答案,那就是您擁有多少的『老人價值』。

我們看到宗教界的聖嚴、證嚴法師,他們雖然有年紀了,但不會因為他們的老,講話就沒有人要聽,即使在凡塵社會例如,我們看到台塑的董事長王永慶,我想也不會因為他們的老,就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們,大家應該很清楚,這就是『老年價值』,若我們老了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師,也不是很有錢與勢,相對的只會埋怨周遭的一切,而且行住坐臥都得倚賴人,試問如此的老人價值何在?若只端賴於社會倫理的反哺之恩,寄望於晚輩的奉養,這是很不切實際的,這並非現實,而且是一種必輸的賭注,所以不是『人老了一定要這樣』,而是我們自己在選擇一生想要走的路中,選擇當一個『沒有價值的老人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俠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