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藥

2008101721:29

根據醫學報導,國人用藥的密度排行全球第一,我想應該不是我們的身體是全球最不健康的,而是對藥使用的觀念,探索最主要的原因,應該是來自於我們對追求生活的不安全感,這是在心靈層面的,因為在現今的社會,雖然全球景氣低迷,但只要三餐不要求太多,生存應該還不是問題

只是水往低處流,人往高處爬是慣性,一般人在生存既無問題時,我們必會往生活與成就感的階梯上走,同時也會產生想要擁有的情形,這種既得的擁有,總希望能夠永遠的不要消失,但若陷入這種追逐的景況,在我們的生活上,勢必會產生不安全感,尤其在財富、名利、親情、工作等等的追求上

這種不安全感,相伴相隨的當然是緊張、焦慮、憤怒、憂慮、悲傷等等的七情六慾,這不也是老祖先在醫學上的告戒:憤怒傷肝、憂愁傷肺、思慮傷脾、悲哀傷心肺、膽怯恐懼傷腎,既是追逐,當然就有達不到的痛苦,也就是告訴我們,身為人,是來人間提升心靈的清淨度,而不是來這裡予取予求,當然我們這條人生路上,也是和我們每天回家的路上一樣,不可能一路都是綠燈,當然也有碰到紅燈之時,當我們碰到人生的紅燈時,若能停下來,靜靜的來想,在這追逐所產生的一切煩惱,這些煩惱想通後,即為智慧『菩提』。

『藥』是老天的產物,它所含之『氣』會比較強,所以才可以成為藥,藉此在我們行於人間道上,讓我們有需要的時候,幫忙扶持一把,正如『天無絕人之路,老天亦有成人之美』,所以藥是助力,但既是助力,就不能太倚賴,要有健康的身體與自在的生活,一切還是要由我們的『心』開始,而這個心,就是我們觀看世間所有人、事、地、物的『觀念』,當我們體會到一切煩惱,是來自於心中的想法,那就調整心中的想法,這才是一帖最好的心靈藥方。『開悟』這二個字,不是一定要從宗教修行中獲得,或是一定要所謂的深具慧根中索取,其實個人認為『開悟』很簡單,碰到問題、或遭遇煩腦時,都往好的那一面想時就是『開悟』了,或許在這人間道上,『背向操刀』就是通往光明之路,因為大家都要吃藥、都往醫院跑,我們又何必跟隨?

『藥』既是老天的產物,應該要用尊重與感恩的心待之,當我們發現它對人體幫助的屬性時,能運用它自然原具的屬性,協助我們解除身體上的障礙,才謂之『良藥』,而非以人的思維,強行或強加變化,因為其性應是屬於自然,經過化學變化所組合包裝的藥,一定有失卻原來之美,所以古時中醫學用藥,不論裁切、燉熬,總會用比較自然的方法,因為藥草它本身已經是藥,不需一定再加工才可成藥,但目前所有的藥,甚至中醫學的科學合成製藥,已經看不到藥的最自然原味,為何『藥』會有副作用?因為參差人的想法與作法。或許大家會問,不切、不裁、不煮、不燉、不熬,那藥如何吃?所以這是我們著一切相的做法,總認為要看到、摸到、吃到才算數,其實在我們探討大自然的能量中,『藥』是不用吃的,引藥的氣,和我們的氣產生頻率的共振,自然就產生療效,這就是最自然的療癒氣學

何謂『引藥的氣』?這是很簡單的事情,舉個例子:有一瓶香水,您把手放在這一瓶香水上,不要沾到裡面的香水,約10秒鐘再放開香水瓶,把您的手放到鼻子聞一聞,是否也有聞到香水味?這就是『氣的共振』,也是為了讓大家容易瞭解的舉例,其實這是最普通,也是著相的共振,您可以隔1公尺 、1公里 或更遠只要肉眼可以看得到,甚至天涯海角雖然看不到,但只要想得到的地方,您都可以和這瓶香水的氣產生共振,因為光的速度,一秒鐘可以繞地球七圈半,而我們的心、念、氣則可以超越光速千萬倍,但我們都認為必需吃下去的才算,難怪會有如此多的煩惱。而『引氣的技巧』也很簡單,對準或貼住目標,將手放鬆後2~5秒,目標不動,手離開就可以了,這不是玄學,也不是特異功能,而是物理學的『陰陽相吸相斥』原理。

『引氣』的技巧一般用在身體障礙的調理,而『共振』則可用在改善環境的氣場。『引氣共振』在能量醫學上,雖然是在一種微細的層級,但也是一種跨越的領域,目前最普遍的當然藥是用吃或用敷的,深深記得吾師的話:藥的效能不只是它的屬性,尤以藥的『開路』與『劑量』更是重要,開路之前,放鬆是首要關鍵,一團打結的毛線球,一定要先把外圍弄鬆後,再從周遭外面先解開,若一開始就想從內部解,硬要弄開就會把毛線扯斷,這就是療癒的原則『放鬆、開路、調理』,至於藥的劑量,更是非常重要的療癒關鍵,若以氣學在藥的劑量要領分享領域論,就是當我們下藥計量時,共振的氣必需出指尖末梢,吃下去的藥氣,會更容易由裡出表,產生氣血順暢的循環,若是粉末的藥,攪拌時遇到共振的阻力點,必需退回往反方向攪拌,不能硬闖,直到沒有阻力才算是『氣順的藥』,氣順的藥,就會產生很好的藥效,如同花在最高興的時後才會開,若強把它摘下,會讓花痛苦,所以觀看盆栽生命的成長,會比看剪枝的插花來的快樂,這才是對一切所有生命的珍愛。

大自然能量學術在分享的精神裡,不是要大家去排斥中、西醫學的貢獻,畢竟在外力撞擊下需急迫性的穩定、肉身工具缺失的藉助、心靈當下無法承受的痛苦時,都需要西方醫學的成就貢獻,以繼續行走未來的路,而個人所分享『大自然氣學』所闡述的精神,也不是僅在中醫學的『防範未病』與『慢性疾病』的療癒,而是『循果知因跨越俗世以達正心見如來』的境地。當然要大家從數十年的醫學桎梏中走出來,不是一朝一夕可達,但路走對了就不怕遠,學術的傳承,不是僅止於個人的有生之年,而是千千萬萬世永無終止的循環。

俠白與未來藥師   共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