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茶共舞在氣中

2009020610:51

 

茶香撲鼻迎風中

拋塵忘俗心自鬆

莫嫌茶葉出身處

與茶共舞在氣中

 

茶在中國醫學上,也是屬於『藥』的一種,藥之所以被稱為『藥』,是具有較強的『氣』,藉以穿透身體障礙的阻力點,來達到療癒的效果,所以被稱為『藥』。『茶』亦具有其屬性之茶氣,若能瞭解每一泡茶的茶氣,不僅分享茶葉的香,也可以運用它所具之氣的屬性,來幫助我們身體的健康。

         個人品茶喜歡茶氣可以從上而下,然後從手與腳的末梢出來,讓體內留茶香,至於臟腑、神經等,就讓茶氣洗滌一番,當然洗滌後的氣如洗澡水,還是讓它出來比較好

氣下行從孔最出,是為放氣,似乎較為自然不費力,喝茶是從嘴巴下去,照理應該水往低處流,打咯也是排氣,但喝茶會打咯,是氣下不去,氣反變從嘴出,就有探討的必要.

與茶共舞之人,崇尚自然,身心靈、體內氣血循環,應也為清淨,然而所處當下的環境,如環境氣場、節氣、一起品茶的好友身體狀況等,也會有所影響賞茶的品質,若品茶會引起打咯、頭暈,就必需檢視當下所處的環境,或者品茶的好友當中,有胸腔、腹腔的阻礙,讓大家無形接受被所謂的『共振』,亦是因素之一.

        白開水是很純淨的,而咖啡與茶葉,都是有較強的氣,從味就可辨其氣的屬性與人體反應,其實不管會脹氣或打嗝,只要做好身體開路的動作,這些問題就好了,這與健康療癒的要領一樣,就是『開路‧放鬆‧療癒』

        喝茶用些小技巧可以喝出健康,二手心先放二、三片此泡茶的茶葉,就會感覺手指尖有熱氣出來,這就是『開路』
      
再來淺含一小口,含在口中,舌頭前端是小腸,後端是心臟,先讓茶氣來滋潤小腸與心臟,約10秒後再吞下去,這就是『療癒』。讓茶氣先開路,再讓茶氣疏通心臟、小腸、中州,或許打咯就變成放氣了‧

        品茶若要再講就場地,當然遠離干擾的環境較好,但一般人只要茶香就好,無法感應到場地氣場,有緣與好友論茶,就針對品茶環境技巧來論述一番.
       
泡茶前可以先把茶桌,慢慢往順時鐘方向轉,此時我們可以靜心的去感覺,當茶桌轉到一定的方向點,我們手的氣會衝出末梢,頭也會脹熱起來,這個方位會讓我們與大自然的氣場相融合,體內氣血循環也會暢通,若茶桌移不動,就用同樣方法轉茶壺也可以,如此,尚未喝茶,人就已順暢舒服了.(喝茶就是要靜心,心靜對環境的覺察,就會更清楚)

每種植物,都有其所具之屬性,沒有好與不好的問題。茶也是一樣,若從『氣』的領域來探討,並非便宜的茶就不好,茶除先天本質外,尚會因氣候、節氣、產地、人為加工,而成為所具之屬性,如鬆、緊、陰、燥等等氣行特性,我們就把茶葉的屬性,分為『外放』與『內聚』二種.

一般常說晚上喝茶會睡不著,就是喝到茶氣『內聚』之茶,因茶屬性具內聚特性,所以神經與臟腑會緊縮,所以就難已入眠,但若有失神、精神渙散、無法集中時,內聚茶性,則有助其收斂之效,而『外放』之茶氣,有神經、臟腑緊繃者,則可幫助神經、臟腑放鬆,助其氣血循環的順暢,所以若能辨識茶葉氣行的屬性,品茶是樂趣無窮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俠白於根源